世界无烟日|远离慢阻肺困扰,从戒烟开始
世界无烟日|远离慢阻肺困扰,从戒烟开始
世界无烟日|远离慢阻肺困扰,从戒烟开始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30日讯(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张韶泽)2025年5月31日是第38个世界无烟日,今年的主题为“拒绝烟草(yāncǎo)诱惑(yòuhuò),对第一支烟说不”。5月30日,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、心内科(xīnnèikē)、胸外科(xiōngwàikē)等多学科联合专家团队(tuánduì)在马王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“守护心肺,无烟同行”科普宣教(xuānjiào)及义诊活动,旨在普及心肺健康知识,倡导无烟生活方式(fāngshì),营造“无烟、健康、温馨”的社区环境,让健康呼吸与幸福生活同行。
60岁的长沙市民黄先生烟龄长达40年,长期咳嗽咳痰,走几步就(jiù)气喘吁吁,甚至(shènzhì)无法抱起自己(zìjǐ)刚满月(mǎnyuè)的孙子。近日,他因慢阻肺(fèi)和呼吸(hūxī)衰竭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呼吸四病区住院治疗。一开始,黄先生的治疗效果并不好,护士(hùshì)发现他竟然偷偷躲在厕所和走廊吸烟,而戒烟是慢阻肺治疗的第一步。经过健康宣教,黄先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,通过戒烟、呼吸操(cāo)、呼吸训练、运动训练等呼吸康复方式,最终他的咳嗽、咳痰、气喘症状得到了缓解,可以完成日常活动,抱起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了。
在5月30日举行的“守护心肺,无烟同行”科普宣教及义诊活动(huódòng)中(zhōng),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呼吸四(sì)病区朱(zhū)黎明、陈美娟、周亚夫主任医师和黄进副主任医师,分别进行了《吸烟的危害,如何戒烟?》《心肌梗死的预防(yùfáng)》《肺结节(jiéjié)》及《肺康复在呼吸系统疾病(jíbìng)中的作用》等(děng)科普讲座,并解答了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慢阻肺)、支气管哮喘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肺结节等疾病的疑问,且免费为市民进行了血压测量、心肺功能检查、呼吸肌功能测定等检查项目。根据检查结果和病史,医护人员为每位居民提供了个性化的诊疗(zhěnliáo)建议,确保(quèbǎo)每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的医疗指导。同时,活动现场还发放了心肺疾病防治宣传手册,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身健康。
朱黎明主任医师介绍,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慢阻(mànzǔ)肺)是一种(yīzhǒng)逐渐削弱患者呼吸能力的疾病,像黄先生这样长期吸烟而患上慢阻肺的患者并不(bù)少见,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(huànbìnglǜ)高达13.7%。研究显示,吸烟者发展成慢阻肺的概率是非吸烟者的3至5倍,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(cìjī)呼吸道,引发炎症,损伤肺泡,导致不可逆的气流受限,最终引发慢阻肺,导致长期的咳嗽咳痰(kétán)气促症状。
朱黎明表示,慢阻(mànzǔ)(mànzǔ)肺(fèi)具有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的特点。《中国(zhōngguó)卫生健康统计(tǒngjì)年鉴2022》数据(shùjù)显示,2021年中国慢阻肺死亡人数约90.9万,占全部死亡病例的9.1%,是我国第三大死因。慢阻肺症状(zhèngzhuàng)可能包括持续的咳嗽、咳痰、活动后气短等,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不明显,但随着病情的发展,日常活动如爬楼梯、快走甚至穿衣都会变得异常艰难。慢阻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、抑郁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。戒烟是预防和改善慢阻肺的关键,无论何时开始(kāishǐ)戒烟都不晚。对于慢阻肺患者,戒烟能显著缓解症状,降低急性加重次数和死亡风险(fēngxiǎn)。
朱黎明提醒,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(tōngguò)戒烟并积极进行呼吸康复训练,让“受伤(shòushāng)”的肺重获新生。
腹式呼吸: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,放松全身肌肉。用鼻子缓慢吸气,使腹部隆起;用嘴巴缓慢呼气,使腹部收缩(shōusuō)。呼吸时保持(bǎochí)胸部不动(dòng),吸气应当缓慢,不能过快。
缩唇呼吸:患者(huànzhě)用鼻子吸气,然后用嘴巴呼气,呼气时嘴唇呈吹口哨状,缓慢(huǎnmàn)呼出气体。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(呼气时间可逐渐增加),一般为吸气时间的2至3倍(bèi)。建议将腹式呼吸机、缩唇呼吸融入日常生活中,如快(rúkuài)走、爬楼梯等,可帮助我们减轻活动时的气促,提高运动(yùndòng)耐量。
呼吸操:结合扩胸、弯腰、下蹲等体操运动,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(tǐlì)。呼吸操不仅(bùjǐn)可以锻炼呼吸肌,还能增强全身肌肉的力量(lìliàng)和耐力。
有氧(yǒuyǎng)运动: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(yóuyǒng)、骑自行车等,从低强度开始,逐步提升心肺耐力。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氧气利用效率,增强(zēngqiáng)心肺功能。
力量训练:如举重(jǔzhòng)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等,最好是在专业(zhuānyè)人员(rényuán)的指导下进行,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。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,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。
柔韧性训练:如(rú)瑜伽、伸展运动等,保持关节(guānjié)的灵活性,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(jiāngyìng)。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,减少受伤的风险。
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30日讯(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张韶泽)2025年5月31日是第38个世界无烟日,今年的主题为“拒绝烟草(yāncǎo)诱惑(yòuhuò),对第一支烟说不”。5月30日,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、心内科(xīnnèikē)、胸外科(xiōngwàikē)等多学科联合专家团队(tuánduì)在马王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“守护心肺,无烟同行”科普宣教(xuānjiào)及义诊活动,旨在普及心肺健康知识,倡导无烟生活方式(fāngshì),营造“无烟、健康、温馨”的社区环境,让健康呼吸与幸福生活同行。
60岁的长沙市民黄先生烟龄长达40年,长期咳嗽咳痰,走几步就(jiù)气喘吁吁,甚至(shènzhì)无法抱起自己(zìjǐ)刚满月(mǎnyuè)的孙子。近日,他因慢阻肺(fèi)和呼吸(hūxī)衰竭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呼吸四病区住院治疗。一开始,黄先生的治疗效果并不好,护士(hùshì)发现他竟然偷偷躲在厕所和走廊吸烟,而戒烟是慢阻肺治疗的第一步。经过健康宣教,黄先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,通过戒烟、呼吸操(cāo)、呼吸训练、运动训练等呼吸康复方式,最终他的咳嗽、咳痰、气喘症状得到了缓解,可以完成日常活动,抱起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了。
在5月30日举行的“守护心肺,无烟同行”科普宣教及义诊活动(huódòng)中(zhōng),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呼吸四(sì)病区朱(zhū)黎明、陈美娟、周亚夫主任医师和黄进副主任医师,分别进行了《吸烟的危害,如何戒烟?》《心肌梗死的预防(yùfáng)》《肺结节(jiéjié)》及《肺康复在呼吸系统疾病(jíbìng)中的作用》等(děng)科普讲座,并解答了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慢阻肺)、支气管哮喘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肺结节等疾病的疑问,且免费为市民进行了血压测量、心肺功能检查、呼吸肌功能测定等检查项目。根据检查结果和病史,医护人员为每位居民提供了个性化的诊疗(zhěnliáo)建议,确保(quèbǎo)每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的医疗指导。同时,活动现场还发放了心肺疾病防治宣传手册,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身健康。
朱黎明主任医师介绍,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慢阻(mànzǔ)肺)是一种(yīzhǒng)逐渐削弱患者呼吸能力的疾病,像黄先生这样长期吸烟而患上慢阻肺的患者并不(bù)少见,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(huànbìnglǜ)高达13.7%。研究显示,吸烟者发展成慢阻肺的概率是非吸烟者的3至5倍,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(cìjī)呼吸道,引发炎症,损伤肺泡,导致不可逆的气流受限,最终引发慢阻肺,导致长期的咳嗽咳痰(kétán)气促症状。
朱黎明表示,慢阻(mànzǔ)(mànzǔ)肺(fèi)具有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的特点。《中国(zhōngguó)卫生健康统计(tǒngjì)年鉴2022》数据(shùjù)显示,2021年中国慢阻肺死亡人数约90.9万,占全部死亡病例的9.1%,是我国第三大死因。慢阻肺症状(zhèngzhuàng)可能包括持续的咳嗽、咳痰、活动后气短等,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不明显,但随着病情的发展,日常活动如爬楼梯、快走甚至穿衣都会变得异常艰难。慢阻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、抑郁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。戒烟是预防和改善慢阻肺的关键,无论何时开始(kāishǐ)戒烟都不晚。对于慢阻肺患者,戒烟能显著缓解症状,降低急性加重次数和死亡风险(fēngxiǎn)。
朱黎明提醒,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(tōngguò)戒烟并积极进行呼吸康复训练,让“受伤(shòushāng)”的肺重获新生。
腹式呼吸: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,放松全身肌肉。用鼻子缓慢吸气,使腹部隆起;用嘴巴缓慢呼气,使腹部收缩(shōusuō)。呼吸时保持(bǎochí)胸部不动(dòng),吸气应当缓慢,不能过快。
缩唇呼吸:患者(huànzhě)用鼻子吸气,然后用嘴巴呼气,呼气时嘴唇呈吹口哨状,缓慢(huǎnmàn)呼出气体。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(呼气时间可逐渐增加),一般为吸气时间的2至3倍(bèi)。建议将腹式呼吸机、缩唇呼吸融入日常生活中,如快(rúkuài)走、爬楼梯等,可帮助我们减轻活动时的气促,提高运动(yùndòng)耐量。
呼吸操:结合扩胸、弯腰、下蹲等体操运动,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(tǐlì)。呼吸操不仅(bùjǐn)可以锻炼呼吸肌,还能增强全身肌肉的力量(lìliàng)和耐力。
有氧(yǒuyǎng)运动: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(yóuyǒng)、骑自行车等,从低强度开始,逐步提升心肺耐力。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氧气利用效率,增强(zēngqiáng)心肺功能。
力量训练:如举重(jǔzhòng)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等,最好是在专业(zhuānyè)人员(rényuán)的指导下进行,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。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,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。
柔韧性训练:如(rú)瑜伽、伸展运动等,保持关节(guānjié)的灵活性,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(jiāngyìng)。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,减少受伤的风险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